交通政策遭基層員警批評 台灣警察協會痛斥不科學的「芭樂政策」
- 公服務站 嘉
- 2024年9月8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台灣自去年6月起為改善「行人地獄」的形象,推出多項交通新制,但即使如此,今年行人死亡人數仍有上升趨勢。對此,新任交通部長陳世凱呼籲加強執法與增加見警率,引發基層員警不滿,認為這種做法缺乏專業,並形容其政策如同「打電動」。
台灣警察工作權益推動協會在臉書上發表嚴厲批評,指出今年初對交通檢舉範圍的修改過於軟性,過度妥協,最終導致基層執法陷入困境。協會認為,交通部應該反思修法和政策的問題,而非僅僅歸咎於執行問題,批評這種態度為「傲慢的卸責」。
協會指出,法律的寬鬆妥協卻要求執法者強硬有效,是一種不科學且盲目的政策調整。交通部依據數據決定將交通事故傷亡率的下降目標從5%提高至7%,這一舉動被協會批評為「笨蛋分析」,質疑交通部在執法資源、人力不足與工時過長的問題尚未解決的情況下,如何期待提升政策成效。
協會強調,執法強度與交通事故之間並無必然關係,指出交通事故除了與用路人動態性風險相關外,還涉及道路規劃的既有風險。在教育與工程方面沒有顯著改善前,盲目增加人力負擔只會虛耗資源。協會進一步表示,「交通安全為我國重要議題之一,應該以科學、務實的方法推進,而非依賴不切實際的數字指標,這才是改善交通環境的真正途徑。」
最後,協會批評交通部的政策是「芭樂政策」,呼籲停止這種「對賭」式的政策思維,並強調只有在資源和制度完善的情況下,民眾才會感受到實際的改善,這才是推動我國交通環境進步的正確方法。
嘉公新聞/綜合報導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