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五年施政全紀錄!台南文化蓬勃發展,看點閱率飆升的亮眼成果!
- 公服務站 嘉
- 2023年12月14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在台南400歷史交會的時刻,回顧市長黃偉哲就任五年來,多項精彩施政成果與對城市未來的展望。在任內,市長積極規劃了《FOCASA馬戲藝術節》和台南國際音樂節等文化活動,展現了與國際接軌的努力。同時,他推動了燈節的創新,將藝術帶到鄉村,全面促進了臺南市37個行政區的文化建設,實踐了以文化立都的核心理念。未來,文化局將持續擔任文化推廣、文資保護、歷史根植、國際交流的平台與協力者,並強調公私協作,與市民共同深耕臺南文化,並將在地文化內涵與世界分享。
文化局在藝術扎根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推出了多個藝術節目,包括「龍崎光節:空山祭」、《FOCASA馬戲藝術節》、藝如春風和臺南國際音樂節等,吸引了近850萬人次參與,擴大到原臺南縣區。其中,「龍崎光節:空山祭」自2019年開始已成功舉辦4屆,吸引了近60萬觀展人次,獲得多項國際獎項,成為文化帶動偏鄉發展的佳例。同時,「藝術進區」和「藝如春風」將藝術帶到社區,打破了傳統藝術展演的框架,展現了臺南多世代的藝術文化。
位於麻豆和官田的2022 Mattauw大地藝術季,以曾文溪流域為主軸,深入探討流域與人文的關係。活動吸引了25萬6,317人次參與,獲得國際獎項肯定,讓台灣的文化走向國際。此外,安南區台江十六庄建庄200年盛事也成功舉辦,吸引超過80萬名民眾參與,共同感受台江之美。
市長在任內加強了對社造點的輔導和推動,共計有497個社造點,總補助金額近7,000萬元。舉辦了超過3,000場社造培力、藝文活動和成果展,鼓勵了17萬多名市民的參與。同時,市長積極推動文化公民權,鼓勵兒童、青年、新住民和婦女參與,展現了台南在地活力和多樣性。
在文化方面,市長推動了書籍出版計畫,保存了台南地區的獨有風土人文和文化史料。截至2023年10月,累計出版了113冊書籍,並獲得多項獎項肯定。新總館臺南市立圖書館於2021年開幕,被譽為全台最美的圖書館之一,並在不到一年半內吸引了超過百萬人次入館。臺南市在五年內連續5次被評為「整體閱讀力表現績優城市」。
在文資保存方面,市府投入了13億餘元,進行了27處文資修復工作。其中,永福國小的市定古蹟清代道署遺構展示中心是全國首座在校舍內部保留歷史遺構的文資保護項目。國定古蹟臺南三山國王廟更榮獲臺南市政府第5屆公共工程優質獎佳作。
未來,市府將持續推動古蹟歷建之修復計畫,包括石鼎美、神學校、偕行社、飛雁新村原通訊所、三崁店神社等。市府鼓勵市民體驗文化資產修復後的空間場域,感受台南文化資產的獨特魅力。
臺南以古都著稱,文化局推動歷史街區振興計畫,補助老屋再生,維繫城市文化地景和風貌。目前已有126處老屋獲得補助,其中包括五福商店等具代表性的歷史建築。透過全數補助方式,新化老街立面整修成為熱門旅遊拍攝景點,增加在地人的話題和認同感。
未來,《臺南400》是市政發展的階段里程碑,市府仍將堅持以文化為本的軟硬體建設。在硬體建設方面,將於2024年啟動「臺南老屋信託、信任平台設置」法規制定,期望透過公信力平台改善台南特色歷史老屋的管理和運用。
臺南市被譽為文化首都,憑藉著多元豐富的信仰態樣,享有「眾神之都」的美譽。文化局以生活博物館的概念,推動宗教博物館計畫,與各大廟宇合作,示範廟宇能夠保存文物、調整燈光照明,並透過認證讓廟宇成為博物藝術館。目前已有三寮灣東隆宮、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及臺灣府城隍廟獲得市府授證,表彰廟方透過展覽、出版、導覽等方式推廣工藝之美。
市長任內成立的市立博物館統籌本市博物館業務,並成功將南瀛天文館、南科考古館、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等串聯起來,創造出集結文化、教育和觀光的遊憩文旅路線。其中,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和左鎮化石園區獲得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獎和國家卓越建設獎的最佳施工品質金質獎。熱蘭遮博物館重新整修後,也成功重現17世紀臺南的風華。
五年來的施政成果亮眼可期,市長黃偉哲將帶領整座城市大步迎向未來,從深耕文化、平衡南北、文化平權等核心精神與目標出發,與臺南市全體市民共同邁出下個四百年的願景。
嘉公新聞/臺南報導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