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文化成年禮金文化幣擴大發放!陳建仁:年輕朋友踴躍領取,體驗台灣藝文之美

首頁->文化->文化成年禮金文化幣擴大發放!陳建仁:年輕朋友踴躍領取,體驗台灣藝文之美

首次正式推出的文化成年禮金「文化幣」於20日上午8點起,開始向16至22歲的年輕人進行大規模派發,預計約有150萬人有資格領取。 行政院長陳建仁呼籲16至22歲的青年朋友積極領取並善用「文化成年禮金」,透過欣賞藝文表演、觀賞國片、參觀展覽等文化體驗活動,更深入地了解台灣的歷史文化,推動台灣文化產業不斷提升。

陳建仁在20日參加「文化部文化成年禮金常態化記者會」時表示,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也是這片土地上所有人生活故事的體現。 台灣經歷了400年前台南開城至今的不同時代變遷,不僅塑造了今日台灣美麗、多元的文化風貌,促進了藝文產業蓬勃發展,還將台灣塑造成一個自由民主、多元開放、互相尊重欣賞的 國家。 在豐富的文化底蘊的滋潤下,台灣人也養成了勤儉、慈悲、善良、願意互助的天性。

陳建仁對文化部推動「文化成年禮金」常態化政策表示感謝,他希望年輕人能夠透過該計畫更多地體驗台灣文化,激發更多創意,並進一步推動台灣文化產業的提升。 他也感謝多家電子支付系統公司懷抱守護台灣這片土地的使命感,發揮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精神,共同參與這個活動,促進藝文產業的數位轉型。 電子支付不僅讓文化成年禮金的使用更加環保,公司推出的專屬優惠也進一步鼓勵年輕人多加使用電子支付服務,為青年打造更便利的藝文消費體驗。

陳建仁指出,在新冠疫情期間,台灣因得宜的防疫措施在2020年維持了253天本土零確診案例的記錄,但藝文產業仍受到很大影響。 因此政府參考德國、義大利、西班牙、法國等國家的做法,推出了1200點(1點1元)的「文化成年禮金」,鼓勵年輕人購買書籍或文創與工藝品、觀看國片、欣賞藝文表演、參觀展覽等活動。 文化成年禮金最初只向「18-21歲」的年輕族群發放,但政府在2023年7月宣布擴大發放範圍,向「16-22歲」的年輕朋友提供這項福利。

陳建仁鼓勵年輕人積極領取並善用文化成年禮金,透過藝文消費更深入了解台灣的歷史文化,以及這片土地上前人在打拚過程中的故事,從而開創更美好的未來。

「台灣是個令人驕傲的國家,許多國家都以台灣作為學習的對象。」陳建仁說,根據旅外人士網站《InterNations》公佈的「全球十大高生活品質國家」調查,台灣排名全球第2、亞洲第1;英國經濟學人資訊社(EIU)公佈的「2022年全球民主指數報告」,台灣名列亞洲第1;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發布的「2023 經濟自由度指數」,台灣名列184個經濟體中的第4名,為歷年最佳成績;全球資料庫網站NUMBEO公佈的「全球醫療照顧指數」(Health Care Index),台灣連續5年榮登世界第一。

陳建仁強調,當國人齊心協力時,台灣就會越來越好,不僅能夠走入國際,影響周圍國家,也能與世人分享自由、民主、多元、包容、尊重等理念價值,共促世界和平繁榮 。

陳建仁到場後,先在座位區與現場貴賓、青年學生合影,並一同比出代表文化幣的「C」手勢。 隨後,陳院長觀賞「體驗文化幣的美好」情境劇表演、文化幣宣導微電影《文化幣,與你一起完成年輕時的夢想》,並聽取主持人楊千霈介紹文化幣使用方式。

嘉公新聞/綜合報導

相關文章

查看全部
2025年白沙屯媽祖進香時程確定 5月1日出發前往北港

<p>嘉公新聞/綜合報導 白沙屯媽祖進香時程於今(14)日中午由爐主擲筊正式確定。2025年的進香活動將於5月1日(農曆4月5日)從苗栗白沙屯拱天宮出發,並於5月3日(農曆4月6日)抵達雲林北港朝天宮,全程預計耗時36小時完成。 廟方也同步宣布,自3月27日起,開放信徒報名參與北港進香活動。這一年度盛事吸引大批信眾追隨媽祖腳步,展現虔誠的信仰與文化傳承精神,活動詳情與報名方式將由拱天宮陸續公布。<

 
 
 
白沙屯媽祖將再度南下鳳山 11月8日至10日展開3天遶境

<p>有「粉紅超跑」之稱的白沙屯媽祖今年將再度南下高雄鳳山,讓信徒們引頸期盼。五甲龍成宮主委鄭振成今(19)日證實,白沙屯媽祖將於11月8日至10日進行為期3天的遶境活動,預計將再度掀起信徒們的熱情狂潮。不過,最終參與的宮廟與遶境路線尚未正式確定。 白沙屯媽祖鑾轎素以無固定路線、全由媽祖神意引領而聞名,這種「媽祖帶路」的特色深受信徒推崇。回顧2022年9月17日,白沙屯媽祖首次南下高雄時,吸引了1

 
 
 
鬼門開禁忌多!命理專家周映君列出農曆七月「7大禁忌」提醒民眾避開

<p>8月4日週日迎來農曆七月,俗稱鬼月的第一天,鬼門開啟。每年鬼月都有各式各樣的禁忌,命理專家周映君日前在節目《命運好好玩》上特別列出鬼門開的七大禁忌,提醒民眾盡量不要觸犯,以免招惹到所謂的「好兄弟」。 周映君提醒大家,在鬼月期間多加小心這些禁忌,以免給自己和家人帶來不必要的困擾。 嘉公新聞/綜合報導 《嘉公新聞網》提醒您: ※民俗說法,請勿過度迷信,也不代表本站立場</p>

 
 
 

Comments

Rated 0 out of 5 stars.
No ratings yet

Add a rating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重製、販售、商業用途本新聞網文章。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重製、販售、商業用途本新聞文章。

新聞說明:

1.如新聞受到密碼保護,表示該則新聞不適宜未滿18歲讀者觀看,如已滿18歲請讀者電郵通知jiatingfensituanda已便人員驗證,並且領文章密碼,電郵通知時請附上新聞連結。

 

2.本新聞網文章均不提供新聞圖片,其他公告、商業廣告除外,敬請見諒!

bottom of page